欢送2018,喜迎2019之际,2018年12月29日下午14:00以及2019年1月2日下午14:00,我院邀请了台湾东华大学财务金融系萧朝兴教授为我院讲授了题为”MAX is not the max: The interference of daily price limit”与”盈余衡量、趋势与股价收益”两场专题讲座。

萧教授在2018年12月29日的讲座中,首先就投资学中的MAX现象提出的中美股票制度上的差异,在美国没有涨跌幅的股票制度,因此计算每月份的单日股票最大回报率可以是任意数,但是在中国股票市场情境中,存在10%的涨跌幅限制,仅仅计算单日最大报酬率,都会得到10%,但若公司的股价应该反应35%的话,则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虽然MAX是美国市场发现的现象,却无法良好的应用到有涨跌幅的股票市场上,并且提出韩国、芬兰、意大利、西班牙以及日本等国家,也是使用涨跌幅制度的国家,因此在探讨投资现象时,可以多考量中美之外的制度现象。

萧教授在探讨MAX现象时,更精细的使用简单的统计数值来说明股市的彩票行为以及不确定性,例如可以以采用数据的偏态值来说明数据不存在对称性,而峰态值来检验是否存在极端值,进一步分析MAX的存在。
随即萧教授说明如何采用积极性的稳健性分析来进行探讨,而非简单的将公司分成两组说明结果相似,而是能够进一步的强调公司在分组后,能不能寻找到新型态的趋势,来得到更强烈的文章故事性。
最后萧教授幽默的指出,在行为金融当道的时刻,同学们更应该参与股票市场,因为如果不能体会到股票套牢的痛苦,是无法理解何谓行为金融。
通过本次学术交流,同学们对金融现象有了很深的理解,并对论文贡献有了重要的了解,不是所有研究都要以与美国结果相同做基础,更应该由中美制度上的差异点中,讲述好中国故事,本次活动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萧教授在2019年1月2日的讲座中,首先提出顶级会计研究期刊的现象,开始由纯粹会计转向结合财务研究,结合投资学研究的探讨。

首先萧教授指出投资学的价值型以及成长型投资开始由股票的净值市价比(Book-to-Market) 转变为使用毛獲利探討的分析,传统的净利变量,将广告费用、培训费用、以及研发费用扣除,这些费用都具有增加公司未来获利的能力,因此使用净利之后,将消除了公司经营决策的真实效果,而且相较于净利为利润表的最后一个数字,具有强烈的盈余管理的干扰,毛获利则是利润表的第三个数字,公司要操纵的机会较小,是更能够代表公司的经济效益而非会计效益。
萧教授在探讨毛获利现象时,更精细的说明公司股价与获利的关系来自于投资人的预期,而非是否真实存在获利,而公司只要一次又一次的证明公司存在强劲的获利,就可以维持高价位的股价。
随即萧教授说明国际学者如何使用修正获利性指标,以增量的贡献发表了多篇论文,并在最后说明了获利趋势的衡量方法以及重要性,当公司拥有强劲的获益以及较强烈的趋势,能够拥有更佳的股票回报,而当一个指标能够藉由股票市场验证后,就会成为公司决策考量的重心,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决策研究探讨毛获利以及获利趋势两个变量。
通过本次学术交流,同学们对获利变量以及意义上有了新的理解,不是所有研究都要以与过去相似的变量做出发,更应该由变量的相反面中,积极的找出更新的研究议题,并且尝试跨领域的结合,本次活动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外事办公室
财务管理系
2019年1月4日